12月7日,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希腊前财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日前为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独家撰文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助力欧洲和全球经济复苏,推动世界经济转型发展。欧盟对中国的需要远大于中国对欧盟需要,但多年来,欧洲经济为美国所累,外交政策也受美国裹挟,独立自主性不断减弱,成为影响中欧关系的制约因素。
作者:亚尼斯·瓦鲁法基斯
(Yanis Varoufakis)
希腊前财政部长雅典大学经济学教授
随着12月7日,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人们很自然地希望通过官方声明与讲话,分析影响中欧关系和欧盟对华政策背后的深层推动力。但要理解这些力量的本质,还要追溯到1971年的8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不再维持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固定汇率,标志着由美国自己一手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而欧盟现在的商业模式正是为了应对从固定汇率制度到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动荡过渡而形成的。中国的崛起及其与欧洲不断演变的关系,也需要放在同样的角度来审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欧洲货币与美元之间固定汇率制(即欧洲的美元化)能够稳定运行的前提,是美国对欧洲国家和日本保持贸易顺差。也就是说,只要美国对欧洲保持净出口,那么注入欧洲的美元就最终将回流到美国。然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国际贸易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变成了一个净进口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可持续性便难以维系。于是,美国秘密向欧洲和日本提出了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另一种模式——我称之为一场“黑暗交易”。这种“黑暗交易”很容易理解,美国在贸易逆差下,仍旧保持对欧洲和日本产品的高需求。作为回报,欧洲和日本自愿将利润投资于美国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由此,美元成为了一种被美化了的“借据”,美国可以用它来购买欧洲和日本工厂生产的几乎所有东西,而欧洲和日本的资本家别无选择,只能投资美国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黑暗”的交易呢?因为它给美国和欧洲的资本家带来巨额财富,却永久性地压低了德国等欧洲净出口国的工资水平,还使欧洲其他地区陷入了缓慢的衰退,美国中心地带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萧条。
上世纪90年代,就在美国和欧盟陷入这种畸形的关系时,中国崛起了——它意外成为了美国主导的这场“黑暗交易”的受益者。这场“交易”如今已经发展成了这样:美国将整条生产线搬到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再出口到美国;美国人用美元购买这些产品,而中国人则把挣到的美元投资于美国的金融部门,例如购买美国债券。那么美国会利用这些储蓄做什么呢?它会把从欧洲、日本和中国获得的大部分利润投资于世界各地的新资本设备。简而言之,美国“回收”了别人的钱,并得到了很大一部分由此产生的利润和租金。这种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回收”机制在2008年彻底崩溃。在欧洲和亚洲每天向美国注入数十亿美元利润的支持下,美国和英国的金融家们不断堆高不可持续的赌注——美其名曰“结构性金融衍生品”,最终赌注倒塌,引发了金融海啸。随着雷曼兄弟的最先爆雷,一块块恶性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拖垮了整个欧美银行体系。在那个时候,西方国家一边为大多数人实行紧缩政策,另一边通过疯狂印钞来救助金融业及其大企业客户。结果是金融市场大幅复苏,但生产性资本投资崩溃,因为大多数人买不起昂贵的新商品了。随之而来的还有西方工人阶级的萧条,社会不平等加剧,以及极右翼种族主义在欧美的兴起。
西方资本主义最终没有垮掉,要感谢两位“大救星”:第一要感谢它们央行的印钞机——这个刚才已经说过了;第二就是要感谢中国。雷曼兄弟破产后,中国政府立即明智地增加了国内投资,用扩大内需弥补可能的外需损失。因此,中国没有受到西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不仅如此,中国的大举投资也为美国和欧元区的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以上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当前的中欧关系:欧盟需要中国远甚于中国需要欧盟,但欧盟对华关系受到美国的制约。须知欧盟本身的基础就有缺陷,这一缺陷早在2008年肇始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席卷欧洲之前就业已存在:欧盟与美国不同,美国拥有一个统辖全国的财政部、完全统一的银行体系,以及国家总体投资计划——当然,其中包括庞大的军工复合体的巨额预算;但欧盟什么都没有。结果是,2008年之后,以希腊为开端,大多数欧洲国家政府背上了无法偿还的债务,进而导致其投资水平降至本就不高的美国以下,更不要说跟中国比了。欧洲民众也过上了“苦日子”。
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5年,我们来看结果。2008年,欧洲的国民总收入比美国高出10%;到2022年,美国反比欧洲高出26%。而且,欧洲人不仅总体上更“穷”,人均收入也比美国少了。更糟糕的是,自2009年以来,欧洲国家未能像中国或美国那样大力投资于未来技术,如电池、太阳能、微芯片和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美国和中国对云计算相关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赋能其科技巨擘和数字金融转型,但欧洲却没有。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欧洲虽然目前仍属于富裕经济体,但已经在走下坡路。中国的科技巨头和数字支付系统的大规模增长,威胁到了以美元为基础的传统全球支付体系,因此美国意欲对中国发动新冷战,但却把欧洲也拖入其中。2022年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在欧洲原有的南北分歧基础上又增加了东西分歧,并极大地推高了欧洲的能源成本,从而进一步削弱了欧洲独立自主,使其在制定对华政策时更难摆脱美国意志。总之,当欧洲领导人参加本届中欧领导人会晤时,他们选择立场的自由度将比以往少得多。欧洲已今非昔比,如果中欧关系受到制约,对双方人民都没有好处。
责编:宋平 栾瑞英
实习生金奕伶、何佳亦有贡献 【编辑:曹子健】
中新网厦门12月9日电 (记者 杨伏山)福建省首个钢结构技术研究中心——厦门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中心,9日在厦门揭牌成立。
厦门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中心9日成立。中新网记者杨伏山 摄
由建发合诚(603909)发起成立的该技术研究中心,由国内钢结构知名专家共14人组成学术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原校长周绪红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建发合诚、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厦门路桥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路桥百城”)三方共建,旨在推动中国钢结构技术对国际一流水准的追赶与超越,助力行业向安全、长寿、绿色、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周绪红教授,建发合诚副董事长黄和宾共同为该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厦门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中新网记者 杨伏山 摄
据介绍,该技术研究中心专业从事特大型桥梁、高层建筑及相关基础设施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的研究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整合了国内外钢结构及桥梁领域的产学研顶尖力量。
钢结构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稳定性,已逐渐成为现代桥梁、建筑和工程领域的主要结构形式,在越来越多的新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大量在役的工程项目面临结构“老龄化”与服役条件恶化的挑战,安全隐患日益增多,亟待检测、评估和维修加固。
两者都对与之相配套的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NDT&E)产生迫切的市场需求。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抢占相关市场,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也推出各类行动与计划。
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中国在钢结构领域的相关技术已经取得飞速发展,但在创新设计理念、耐久性、高性能材料、软件、装备、标准规范、专业化人才队伍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制约了行业向安全、长寿、绿色、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厦门钢结构检测与评估技术研究中心在钢结构的在役检测、健康监测、状态评估、安全评价、资产管理、智能化维护管养一体化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包括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装备、新的管理软件的研发以及专业人员培养和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呼应了中国特大型桥梁、超高层建筑结构等钢结构工程不断增多的市场需求,也顺应了钢结构“全寿命周期建管养测一体化”的技术发展潮流。
其中,作为发起方、负责中心日常运作的建发合诚,近年来在钢结构检测方面积累了大量项目经验,特别是翔安大桥、龙岩大桥、厦门新体育中心等项目,树立了“合诚检测”的品牌形象。
第一共建方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结构工程专家周绪红团队提供技术与科研支持;第二共建方路桥百城作为厦门市属工程投资与建设平台,负责厦门市已建与将要建设的一大批重大钢结构工程项目的代建与管理工作。
据透露,该技术研究中心的目标是结合重大工程项目逐步打造为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完)
联系人:1分快三赚钱平台
手机:17403728123
电话:028-53944027
邮箱:53944027@tom.com
地址: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曲江镇